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普賢寺佛學講座 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

佛學講座

字級

普賢寺佛學講座 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

【人間社 李旺政 高雄報導】 2025-06-30
佛光山普賢寺人間佛教系列講座,6月29日禮請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主講「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」,列舉故事公案、日常生活譬喻,深入淺出闡述佛法,與會信眾逾400人樂聞法要。

「學佛的目的是什麼,對成佛有信心嗎?」法師引述六祖所云:「惟求作佛,不求餘物」、「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北」。分享他隨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時,曾向大師提問:「有人覺得您是古佛轉世,是嗎?」大師回以那不關他的事。法師因此明白,成佛是自己的事,要時刻謹記在心裡;自己能否成佛,目標明確,至關重要。

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!……能生萬法!」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……即名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。」法師引據六祖宣言強調,本來面目、自性,其實都是一樣的。

法師提到,曾與大師跑香時,談起他的阿嬤為了看他這個孫子,已成為人間衛視忠實觀眾。大師說:「你告訴阿嬤,佛光山1300多個師兄都是她孫子啊!」此對話彰顯大師的胸襟:「因有空間,萬物能容;因有空性,萬事能成」、「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!」讚歎大師心量廣大,遍周法界,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,來去自如,心體無滯,即是般若。

法師說,修行不用假裝自己很努力,要能把握「褔慧雙修、老實用功、不輕後學、做己貴人、珍惜因緣」等原則。《壇經.行由品》云:「欲學無上菩提,不可輕於初學。……故不輕後學。」、「迷時師度,悟了自度」,做自己的貴人。常作「難遭難遇」想,珍惜當下因緣。這是修行者應秉持的態度。

經云:「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;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」法師說明,一切根源於「心」,如果「心正」、「心淨」,則一切皆「正」,一切皆「淨」。般若之智亦無大小,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。大師說「般若」有四階段:正見(凡夫人生)、緣起(羅漢)、空(菩薩)、般若(佛、自我本性)。

法師強調,「定慧本是一體、至道唯嫌揀擇、不見他人過錯、無住無念無相」等,即為《壇經》揭示的具體修行觀念與作法,可供學習。人間佛教的生活,即是中道圓融,以般若智慧來調和事理,融和有無,趨向解脫之道。

最後,慧屏法師勉眾,過中道的生活,而圓融才能中道,世間才會太平、沒有紛爭;人生才能有樂趣、有美好的生活。
12345678910第1 / 200頁
追蹤我們